香港“撤辣”后第二周,香港樓市熱度持續(xù)。
根據中原地產監(jiān)測數據,中原地產十大屋苑上周末(3月9日、3月10日)成交量創(chuàng)3年新高;一手市場方面,在撤辣不足十天已錄超過1500宗成交,香港一手及二手市場皆旺。
今年2月28日,中國香港特區(qū)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fā)表2024至2025財政年度特區(qū)政府《財政預算案》,其指出,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yè)需求管理措施(俗稱“辣招”),即所有住宅物業(yè)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
機構:市場已消化大量筍盤,有賣家開始反價
所謂“辣招”,主要是指香港對樓市的一種需求管理措施,即以額外印花稅來打擊短期炒賣活動、買家印花稅來遏抑外來需求以及新住宅印花稅來減少投資需求。
機構監(jiān)測信息顯示,在辣招打壓下,香港住宅物業(yè)交投量不斷萎縮。以中原地產統計的十大屋苑為例,成交量由“辣招”前超過1萬宗,減少至去年僅2000多宗,與1997年近2萬宗相比,更大跌近九成。
中原地產亞太區(qū)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杰表示,中原地產統計的十大屋苑中,東涌映灣園跌幅最大,2010年全年成交多達983宗,去年跌至只有124宗,大跌87%;其次是沙田第一城,成交量由2010年的1887宗,跌至去年285宗,跌幅85%。曾有“炒家天堂”之稱的天水圍嘉湖山莊,2010年全年錄2243宗成交,去年僅392宗,跌幅達83%。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高峰期,嘉湖山莊全年成交量多達4227宗,為全港成交之冠。
官方也關注到樓市下行的壓力。陳茂波在2月28日公開指出,2023年,香港住宅物業(yè)市場在息口上升及外圍環(huán)境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市場氣氛自去年中起十分審慎。樓價全年下跌7%,交投量縮減5%至約4.3萬宗的低水平。非住宅物業(yè)市場大致如此。“我們認為在當前的經濟及市場情況下,有關措施已無需要。”
由此,香港推行了14年的樓市“辣招”全面撤銷。
撤辣后,香港房地產市場信心回升,一二手房成交均明顯上漲。其中,中原地產住宅部短短兩天(2月28及29日)內促成多達93宗新盤及二手買賣,即平均每日約47宗,相比撤辣前的2月平均每天16宗,急升近兩倍。
從第二周市場反響來看,香港樓市熱度仍在持續(xù)。
根據中原地產監(jiān)測數據,中原地產十大屋苑在上周末(3月9日、3月10日)錄得37宗成交,按周再升48%,成交量創(chuàng)逾3年新高。其中,新界區(qū)成交占比達60%,“沙田第一城”錄得10宗成交,屬屋苑接近4年來同期最旺。
陳永杰表示,樓市撤辣后第2個周末,十大屋苑成交量重上30多宗水平,創(chuàng)3年來同期新高,對上高位為2021年2月中的周末,錄37宗成交,“撤辣”使得樓市重回正軌,換樓鏈亦隨之啟動,不少買家怕遲買會貴,入市決定明顯加快。
根據中原地產公布的數據,新界區(qū)3大指標屋苑沙田第一城、嘉湖山莊及映灣園在上周末合共錄得23宗成交。中原地產天水圍副區(qū)域營業(yè)董事伍耀祖表示,全面撤辣后交投暢旺,市場上已消化大量筍盤,現在部分買家需要追價入市。
從案例來看,中原地產新界東豪宅白石角第二分行副分區(qū)營業(yè)經理徐家倫表示,撤辣令樓市重回正軌,最新成交的大埔白石角的嘉熙3房,日前反價2萬港元成交。
一手市場方面,機構監(jiān)測數據顯示,上周末(3月9日、3月10日)錄得超過300宗一手成交,包括有沙田樓盤單日售出73套。
另據中原地產數據,在撤辣不足十天,一手房已錄超過1500宗成交。其中,作為撤辣后首個新盤,恒地旗下長沙灣巴域街新盤Belgravia Place于3月11日加推24套,當日全數出售,涉資1.66億港元。該樓盤自3月3日開售以來已累計出售367套,套現逾19.77億港元。
內地樓市購買力會被香港分流嗎?
香港此次全面撤辣,對于內地買家而言,也是一大利好。
中原地產方面表示,香港豪宅市場多年來吸引不少外來資金,尤其是內地客,但過去10年政府為壓抑樓市及外來需求,于2012年起先后推出“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向來港買樓的非本地或公司買家(以公司名義入市),開征高達30%的重稅。即使去年施政報告“半撤辣”,將兩項辣稅的稅率分別降至7.5%,但仍要支付15%的稅費。
美聯物業(yè)也指出,對于內地買家或公司買家,在撤銷辣招之前在香港購買物業(yè)需要繳付樓價共15%的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撤辣后只需繳付從價印花稅,視乎物業(yè)價值由100港元到樓價4.25%不等。
以1000萬港元的物業(yè)為例,非本地買家現在只需要繳付37萬港元從價印花稅,較原先辣稅共150萬港元,節(jié)省了113萬港元。假若非本地買家或公司買家購買一間價值1億港元超級豪宅,原先辣稅共1500萬港元,現時更可節(jié)省1075萬港元的辣稅,只需要繳付425萬港元的從價印花稅。
另一方面,住宅買賣也不再設有2年期的轉售限制,購入物業(yè)后任何時間出售,無須再繳交樓價10%至20%的額外印花稅稅項。
一系列撤辣動作下,也吸引了不少內地客戶。據中新經緯報道,香港當地中介表示,近期內地客人的咨詢特別多,不少內地客戶打“飛的”或者坐高鐵來買房。同時,有中介公司還專門成立了“普通話專組”來對接內地客戶。
中原地產華南區(qū)總裁兼深圳中原總經理鄭叔倫指出,“香港撤辣后,成交量是立馬有反應的。從第一波成交客群來看,內地客戶的占比還是比較高的,很多客戶之前一直在關注香港市場,但考慮到稅費比較高,也一直猶豫不決,稅費一免他們就馬上下手了。我們這邊也接了很多的咨詢,撤辣后有超過30多批的客戶安排帶看,這也是后續(xù)香港樓市的新增客戶。”
對于香港撤辣后是否會分流內地客戶的提問,鄭叔倫認為,“購買房產第一考慮是居住,在香港居住,回來深圳工作,這個不太現實。剛需購買房產主要為生活所需,肯定不會跑去香港。部分投資為主的客戶在香港新政下會考慮香港房產,但其實深圳和香港房產的價格差距還是蠻大的,一些客戶去香港后發(fā)現很多新房一房的價格在600萬港元以上,不一定能真正吸引投資客。”
美聯物業(yè)全國研究中心總監(jiān)何倩茹認為,“短期內,我覺得對深圳樓市來講會是一個利空因素,部分客戶會被吸引過去,特別是高端客戶。但長期來看,去香港購房的客戶有比較特定的群體,比如到香港居住、工作、求學,甚至投資等,而這些客戶其實一直都存在,也不是非此即彼的人群,因此并不需要太擔心。”
何倩茹認為,“香港特區(qū)政府這次是搶先出臺搶人才、搶資金的政策,不但深圳,內地其他城市都應該重視。我認為,深圳還是應該參考香港的做法,全面放開對樓市的管控措施,這樣才更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與法》的所有作品,版權均歸屬本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網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經濟與法》。如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作品,請致電:010-65776990。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經濟與法)的稿件作品,均轉載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互聯網信息傳遞,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投稿郵箱:zgjjyfw@163.com
相關閱讀
熱點閱讀
熱點圖文
閱讀排行
Copyright?2010—2022 經濟與法 www.jhszky.com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網絡110報警服務
郵箱:zgjjyfw@163.com 《經濟與法》版權所有,未經合法授權禁止復制、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京ICP備:12022782號-3 公安備案: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03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