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交换配乱淫视频免费99,日韩一区在线免费观看,日本大胆欧美,天天天干干,久久亚洲成人,一本久道视频一本久道,国产日韩区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手機版| 桌面下載| 郵箱登錄| 論壇注冊| 人員查詢|
您的位置 首頁 > 法治前沿 >正文

河南新密:警苑心語 | 從警24年看警務保障變化

發(fā)布時間:2021-08-27 來源:神州網(wǎng) 作者:趙京亞 編輯:武帥帥

  本網(wǎng)河南訊(文/圖 龐國強 武露瑩)時間撥回到1997年8月,我們一批33個新招巡警隊員正在新密市七里崗(現(xiàn)在改為新華路派出所)惠溝駕校院里進行訓練,那時候都是一二十歲的小鮮肉(不小心暴露了年齡)。初生牛犢不怕虎,訓練也辛苦,3、4米高的圍墻翻出來的人才能吃飯,那時候一口氣能做二三百個俯臥撐,只是個人警用裝備很簡單,最好的就是一根橡膠棍(揍人可疼),周教練沒少用這個揍我們,上班以后這個橡膠棍隨身帶著,既可以震懾違法又可以懲治犯罪,質量真好,在巡警大隊工作3年多,這個橡膠棍硬是沒斷。

  記得1999年鄭州 “12.9”案件,我被抽調到白寨街口設卡盤查,一輛四面漏風的吉普212停在卡點上,后半夜可以在車里暖和暖和。說是暖和,其實和在街上一樣,當時穿一個綠色軍用棉大衣,身上再蓋一個大衣,隨便你怎么縮成一團,還是凍得打哆嗦,只想哭。當時沒有查錄設備,只有一部電臺,遇到可疑人員和車輛,只能通過電臺呼叫110指揮中心或者交警大隊辦公室?guī)兔Σ樵儭?/p>

  2001年以后,我先后到白寨派出所、米村派出所工作,這個時期警務保障工作慢慢有了改進,每次大型行動,基本上有燒餅和礦泉水,但是個人裝備還是不盡人意(基本上沒有)。2003年超化一起案件,我?guī)е挪榘讣枰玫墓ぞ?筆、墨、紙、印臺),住在河西學校的宿舍里面,沒有驅蚊的東西,到了晚上蚊子估計會吸血吸到噦。

  2005年“5.25”案件以后,裝備的行軍背包里有了個人被褥,折疊行軍床,平時上案件的時候有了熱飯。個人裝備逐步完善,警務通查錄系統(tǒng)逐步配備到每位民警手上,每逢有清理清查、設卡盤查行動,民警當場就能查錄。

  我參加工作時的初心,也是想有一番作為,在追捕嫌疑人、破獲大案要案中大顯身手,沒想到后來調整到警務保障處工作,還是招呼著餐廳,圍著鍋臺轉。農村說一個人沒成色就是整天圍著灶臺轉,好聽點兒是家庭“煮夫”。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我們姊妹幾個很小就要做家務,幫助媽媽刷碗,那時候最煩的就是刷碗,以至于長大以后都煩刷碗,現(xiàn)在好了,每天有刷不完的碗,洗不完的盤子、盆子。剛開始的時候理不清頭緒,每次為警務活動提供保障工作的時候,也是局限于參戰(zhàn)人員不餓肚子,燒餅、礦泉水是標配。后來,局黨委和科室領導都很重視大家的就餐質量,因為這個,我沒少受批評,原來就是想不通,家常便飯有啥挑剔的?我經過反復琢磨,慢慢想明白了,為民輔警做好餐飲保障工作,讓一線同志們有勁兒抓捕逃犯、破獲大要案,也是建功立業(yè),只是崗位不同,分工不同,都是為了新密公安更出彩而努力!

  清晰記得,今年4月份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鄭州市公安局在鄭東新區(qū)如意湖畔舉行隊列會操比賽,我拉著飯菜、葡萄糖水、水果等食物送到場地時,無意間聽到一個參賽的小兄弟說:看見警保處的人感覺心里就有底兒了,肯定不會餓肚子了。那一瞬間,我為自己是警務保障部門的一員感到自豪。

  剛剛過去的7月,新密經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考驗,警務保障處在局黨委的決策部署下,未雨綢繆,沖鋒舟、橡皮艇、救生繩、救生衣、救生圈、沙袋等等一大批防汛救災物資隨雨情直接撥付到基層所隊民輔警手里,保障每一位參戰(zhàn)民輔警人身安全,確保參戰(zhàn)的每一位民輔警平安歸來。

  洪水過去,“德爾塔”突然來襲,正在災后重建戰(zhàn)場的警保人立即投入新的戰(zhàn)“疫”,防護服、消毒劑、護目鏡、口罩、免洗手消等,各類防疫物資整車整車的拉回來,幾噸幾噸的卸車并安置好,一天下來累的腰酸背痛,來不及休息,連夜將物資發(fā)放到一線民輔警手中,就是為了一線的斗士們不是赤手空拳的和病毒作斗爭。眼前的這些事和03年非典期間,何其相似,那時候一個派出所也就是一套防護服,反復穿,沒有口罩,更沒有其他防疫物資,簡直就是拿生命在戰(zhàn)斗。

  大到專案組跨境、跨省辦案、小到機關的一盞燈不亮了,下水道堵了,這些大事小情,每一項都需要警務保障部門去處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警務活動在哪里,警務保障就在哪里,做好警務保障工作,讓參戰(zhàn)人員心無旁騖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是我們警保人的初心和使命。

  供稿單位:河南省新密市公安局

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經濟與法》的所有作品,版權均歸屬本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網(wǎng)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經濟與法》。如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wǎng)稿件作品,請致電:010-65776990。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經濟與法)的稿件作品,均轉載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傳遞,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投稿郵箱:zgjjyfw@163.com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招聘信息| 廣告報價| 版權聲明

Copyright?2010—2022 經濟與法  www.jhszky.com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網(wǎng)絡110報警服務
郵箱:zgjjyfw@163.com 《經濟與法》版權所有,未經合法授權禁止復制、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京ICP備:12022782號-3  公安備案: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102000358號